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知识 > 正文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游客游客 2025-11-10 16:28:14 2

以前在城里做事的时候,我每天的日子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会议室里的唇枪舌剑、工地上的突发状况、家里的柴米油盐,压得人喘不过气。

有次连续加班一周,深夜在办公室吞降压药时突然想: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硬扛,到底为了什么?

直到前几年痛定思痛回到乡下,在老宅后院开辟了半分菜地,我才真切体会到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

原来中年人的救赎,从来不是靠硬撑着搞定一切,而是找个地方安放疲惫的身心。而一片长满蔬菜的土地,就是最靠谱的“情绪避风港”。

中年后的生活,不需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一、挥锄头的力气,比憋在心里的委屈管用

中年人总习惯当“情绪垃圾桶”,客户的刁难、领导的指责、家人的误解,都往肚子里咽。

时间久了,失眠、胸闷成了常态,明明才四十出头,却活得比六十岁还沉重。

但在菜地里,所有的憋闷都能随着锄头起落释放。

翻地时,把对生活的不满化作力气,一下下敲碎板结的土块;拔草时,看着杂草被连根拔起,仿佛心里的烦心事也被清理干净。

这不禁让我想起汪曾祺先生,当年他下放张家口农科所,日子清苦却因种马铃薯过得有滋有味,他在文章里写“种地是真累,却累得踏实,累得心安”。

如今我才算真正懂得了这份心境。

三伏天挥汗如雨时,顾不上想工作的糟心事;寒冬里呵着白气浇菜时,注意力全在菜苗的存活上。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以前因为工作、生活上的事,常常心里堵得睡不着。

而今,天不亮我就跑到菜地,翻翻土、起起垄、锄锄草、理理藤蔓……亦或什么都不做,就单纯地去菜园子里转转,也能待到太阳升高才回家。

不种菜的人从不会懂,一身臭汗换来的是浑身通透,那些纠结的对错、难缠的人际关系,在满园的泥土气息里,突然就变得不值一提。

老话说“人勤地不懒”,你对土地付出多少,它就回馈多少,这种实打实的回应,比生活中的虚与委蛇踏实多了。

二、菜苗的生长,教会你接纳“不完美”

中年以后,最累的不是身体的奔波,而是对“事事完美”的执念。很多人觉得,钱必须赚得够多、孩子必须优秀、家庭必须和睦,一旦偏离预期,就会陷入无尽的自我否定。

但种菜却教会我放下那些执念。

精心选的番茄种子,可能因为一场夜雨烂了芽;悉心照料的黄瓜,可能被虫害祸害得卷卷曲曲;明明用心地施肥浇水,萝卜还是长得歪歪扭扭……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一开始我也会焦虑烦躁,后来读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再看菜地里历经风雨却仍努力生长的菜苗,我便慢慢明白,种菜和过日子一样,总有太多的不可抗力,无需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今年春天种的茄子,刚挂果就遭遇倒春寒,小果子全蔫了。我没像以前那样急着补救,而是把蔫果摘掉,给茄子苗培了土、盖了膜。没想到半个月后,植株又冒出新芽,夏天收获了满满一筐紫亮的茄子。

这件事让我顿悟:中年人的生活不必强求圆满,就像菜苗会经历风雨,人生也会有起伏。接纳不完美,反而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三、菜园的收获,藏着最实在的价值感

人到中年,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熬了大半辈子,除了碎银几两,究竟得到了什么?

这种迷茫,在菜地里能找到答案。

春天撒下一把种子,十来天就能收获一筐嫩叶;夏天给丝瓜搭好架子,看着藤蔓爬满篱笆、开出黄花,最后结出笔直的瓜果;秋天拔起饱满的萝卜、挖出胖乎乎的土豆,那种从无到有的创造感,是任何成就都替代不了的。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记录自己开荒种豆的经历,他说“种植的不仅是作物,更是对生活的掌控感”,此刻我深以为然。

每到收获蔬菜的时候,我都会分些给邻居和城里的朋友,我感受得到他们捧着带着露珠的青菜、番茄时,眼里的欢喜特别真切。

有个朋友说:“你种的黄瓜,有我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中年人的价值感不一定在功名利禄里,也可以在这方寸菜园中——用自己的双手滋养他人,用新鲜的蔬菜连接情谊,这份实在的满足,有时比升职加薪更让人难忘。

四、慢下来的时光,找回久违的自己

在这个你追我赶得时代,太多中年人的生活总被“赶时间”填满:赶项目进度、赶孩子补习班、赶各种应酬……许多人在追赶中迷失了自己,忘了多久没好好看一次日出,没静下心听一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种菜以后才能感受,菜园里的时光很慢。

清晨蹲在菜叶边,看露珠从上滚落,不由想起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竟觉这平凡的劳作藏着最动人的诗意;午后坐在田埂上,听蜜蜂在花丛中嗡嗡作响;傍晚浇完最后一畦水,看夕阳把菜叶子染成金色。

这些慢下来的瞬间,让我重新感受生活的本真。

以前刷手机到深夜,现在到点就想睡,因为第二天还要去菜地看看;以前周末宅家刷手机,现在总惦记着给菜苗搭架子、给丝瓜打顶。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生活瞬间有了盼头。

种菜以后,我不再为虚名浮利焦虑,不再为无关的人事内耗,眼里只有菜苗的生长,心里只剩平静与踏实。

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其实,人到中年,要学会善待自己,真不必再像年轻时那样硬闯硬扛。如果觉得累了、倦了,不妨找块地种种菜。在翻土播种中释放压力,在浇水施肥中沉淀心境,在春华秋实中找回自己。

菜园虽小,但却藏着中年人的生存智慧:不是所有难题都要硬解,不是所有压力都要硬扛。顺应自然,踏实付出,土地自会给你最温暖的回馈,生活也会给你最踏实的答案。

不硬扛,不焦虑,寄情菜园,我觉得这是最舒服的中年后生活。

你觉得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花植网,本文标题:《82年43岁,种菜后才知道,中年后的生活不要硬扛,寄情菜园更舒服》

标签:

关于我

关注微信送SEO教程

搜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tag
花语玫瑰花象征玫瑰植物君子兰怎么养康乃馨百合花仙人球牡丹花仙人掌郁金香满天星兰花花卉风信子月季花富贵竹长寿花
随机tag
向阳花紫玫瑰红玫瑰花语虎尾草五彩石竹和平金钱草花月夜海带茄子圣诞百合水仙月季花种植分枝点高度翠菊绿萝开花室外花卉盆景夏天